2024年4月11日上午第三节,孙琳琳老师在我校网络教室开设省学前教育学会课题研究成果汇报课。孙琳琳老师课题组成员、计算机教研室全体教师到场听课。
孙琳琳老师授课的题目是《路径动画》,授课对象是学前教育专业2020级(6)班学生。孙琳琳老师的教学目标分为知识目标(包括掌握路径动画的基本概念;掌握路径动画的设置方法;掌握路径动画的六种模式;尝试多种动画综合应用的方法)、能力目标(包括通过上机实践,培养学生的操作技能;通过路径动画的综合应用,提升学生的审美高度,提高大家课件制作水平;通过自由练习和模仿练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互相合作学习、创新学习的能力)、情感目标(包括展示学生在课堂练习中出现的优秀作品,激发学生的上进心;培养学生之间的合作精神,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人机之间的协作能力和良好的人际关系)。
孙琳琳老师的教学过程是这样设计的:一、展示动画激发学习兴趣,解释理论依据导入新课。通过讲解设计和处理文字、图片、声音、视频等素材,合理运用超链接、切换、动画效果等技术制作课件,效果形象直观,有利于激发学生兴趣。二、探究新知。通过预习、讨论课题布置的问题,引入新话题。接着讲解路径动画的定义和作用,然后展示案例。三、练习、评价、交流。主要是学生自己动手实践。学生操作过程中教师边巡视,边发现问题,边引导学生自主解决问题。完成后相互欣赏、评价,并改进、修饰、完善自己的作品。四、小结。五、布置作业。孙琳琳老师通过生活动画、展示案例、进入新课、了解新知、练习、评价、交流等活动形式,采用自主探究、小组合作的学习方法,运用任务驱动、成果导向、情境教学等教法,将原本枯燥机械的计算机课堂变得更加灵动,将原本复杂难懂的人工智能之动画技术变得简单易做,将创新创造这一理念无痕融入到课堂教学中。
孙琳琳老师主持的是江苏省学前教育学会“十四五”规划2021年度研究课题《基于人工智能的幼儿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研究》,2022年5月立项,将于今年6月结题。人工智能是计算机学科的一个分支,是研究使计算机来模拟人的某些思维过程和智能行为(如学习、推理、思考、规划等)的学科。孙琳琳老师将人工智能与幼儿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结合在一起进行研究并实践,顺应当前人工智能发展大势,顺应当前信息技术发展大势,更顺应当前幼儿教师信息技术能力提升大势。相信通过本节课教学,会更好地将课题研究目标与学科教学目标进行有效融合,同时也将有利于课题研究产生丰富成果,助力全面推广运用研究成果,更好地提升幼儿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