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教学工作是学校的中心工作,提高教学质量是学校所有人员的责任。为了进一步加强对教学过程的质量管理,建立健全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强化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深化教学改革,促进学校各级管理部门和领导干部、管理人员树立为教学服务的意识,解决教学和教学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疏漏,保证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形成全校关心教学、支持教学、参与教学的良好氛围,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章 听课要求
第二条 听课人员:
(一)全体校级领导;
(二)全体中层领导干部;
(三)学校和学院教学督导人员;
(四)教研室主任;
(五)全体专任教师和行政兼课教师;
(六)全体班主任、辅导员。
第三条 听课节数:
(一)主管教学的副校长每学期听课不少于8节,其他校级领导每学期听课不少于4节。
(二)教务处正、副处长每学期听课不少于10节;各学院正、副书记和主任,每学期听课不少于10节;其他中层领导干部每学期听课不少于6节(要求在每学期开学正式上课的第1天至少听课1节)。
(三)专职教学督导人员每周听课不少于12节,兼职教学督导人员每周听课不少于2节。
(四)教研室主任每学期听课不少于12节。
(五)新入职教师每学期听课不少于15节,其他专任教师每学期听课不少于10节,行政兼课教师每学期听课不少于8节。
(六)班主任、辅导员每学期听课不少于10节。
第四条 听课职责:
(一)校级领导、行政部门中层领导、教学督导人员、班主任和辅导员听课一般采取随机听课形式,重点了解和掌握如下几方面的情况:
1.学生方面:主要包括有无迟到、早退和缺课现象,课堂秩序,学生是否认真听讲或完成实验、实训等情况。
2.教师方面:主要包括教学纪律(是否迟到,提前下课等),教学态度、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内容、教学效果、讲授能力、学生管理以及教学计划执行情况等。
3.其他方面:主要包括教室(实验室)卫生、供电供水、灯光照明、防火安全、环境噪声,教学基本设施以及影响教学的其他情况。
(二)各学院领导、教研室主任和专任教师的听课方式可以是有针对性的跟踪听课,也可以是集体听课、集体评议,旨在帮助本学院教师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第五条 听课的纪律要求
(一)听课人事先应向教务处或学院教学秘书了解拟听课的基本情况(包括上课的时间、地点、授课教师、学生所在专业和年级以及听课的内容等)。
(二)听课人应提前进入教学场所,选定恰当的听课区位,并将手机关闭。
(三)听课人每次听课不少于1学时,做到不迟到,不早退。
(四)听课人必须认真填写由教务处统一印制的《宿迁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听课记录》,逐项对照,公正评价,并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
第三章 听课管理与监督
第六条 学校领导、各职能部门领导及有关人员的听课由教务处负责管理,每学期初由教务处统一发放《宿迁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听课记录》,期末收回并保存。
第七条 各学院领导、教学督导、教研室主任、教师、班主任和辅导员听课由各学院负责管理。听课记录的发放、收缴、信息统计、存档均由学院完成。各学院、教研室要把听课计划纳入学院、教研室的学期或学年工作计划之中,既要安排青年教师的汇报课,又要安排老教师的示范课,要使集体听课、集体评议作为教研活动的重要内容,确保听课制度落到实处。
第八条 各处室、学院应把相关人员的听课情况列入干部、教师年度工作考核范围。
第九条 每个学期末,由教务处组织听课制度落实情况检查,各单位应如实填写《听课情况统计表》和《听课情况评议表》,并按时交到教务处汇总整理,通报全校。
第四章 听课信息反馈及处理
第十条 各级领导、干部、教师及有关人员对于听课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要及时反馈给有关人员及管理部门,属于教学质量问题,反馈到教师所在学院和教务处;属于管理问题反馈到有关管理部门;属于学生纪律问题应反馈到学生所在学院。有关责任部门要及时给予解决处理。
第十一条 各处室、学院应对听课记录表中所记载的意见与建议进行整理、汇总,凡属本部门的问题,由本部门采取措施及时解决,凡涉及全校性的问题报教务处,由教务处组织有关部门及时采取措施解决。
第十二条 学院、教研室组织的集体听课活动,要切实重视评议环节,要通过评议、交流,促使大家共同提高。
第五章 附 则
第十三条 各学院可根据本规定制订本单位相应的听课制度实施细则。
第十四条 本制度由教务处负责解释。
第十五条 本制度自印发之日起执行。
附件:宿迁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听课记录
宿迁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听课记录
听课时间: 年 月 日 第 节 听课地点:
开课单位: 课程名称:
授课教师姓名: 职 称:
教材名称: 课题、章节:
授课对象: 系 专业 级 班
学生考勤: 应到 人 实到 人 迟到 人
教 学 情 况 记 录 |
|
|
|
|
|
|
|
|
|
|
|
|
|
|
|
|
|
|
|
|
教 学 评 价 |
项目 |
序号 |
评 价 指 标 |
满分值 |
得分 |
教学态度 |
1 |
按时上课、下课,执行教学规范 |
8 |
|
2 |
严格课堂管理,检查学生出勤情况 |
8 |
|
3 |
仪态大方,精神饱满,教风严谨,教学投入 |
8 |
|
教学内容 |
4 |
教学内容娴熟、运用自如;教学重点突出、难点突破 |
10 |
|
5 |
理论教学内容符合学科要求,知识结构合理,注意学科交叉;能反映学科最新发展成果和教改教研成果 实验教学内容的技术性、综合性和探索性的关系处理得当,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
12 |
|
6 |
理论联系实际,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素质教育于一体;课内课外结合;教书育人效果明显 |
12 |
|
教学方法与手段 |
7 |
能灵活运用多种恰当的教学方法,有效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学习,促进学生积极思考 |
10 |
|
8 |
恰当、充分地使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促进教学活动开展,并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提高教学效果方面取得实效 |
10 |
|
教学效果 |
9 |
讲课有感染力,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
11 |
|
10 |
能启迪学生的思考、联想及创新思维 |
11 |
|
综合评价 |
评价等级(优:X≥90分;良:80≤X<90分;合格:70≤X<80分;基本合格:60≤X<70分;不合格:X<60分以下): |
总分 |
|
意见和建议: |